沈帥青:多語能力趁早學 建構孩子成長路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7/12/14 01:0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常有本地家長以為若要提高孩子英語水平,必須犧牲母語。中大最新研究發現,兩者並無衝突,多學一兩門語言裨益眾多,宜及早培養,僅須注意學種類及方法。

中大兒童雙語研究中心的案例顯示,海外華人家長只要常以中文跟子女溝通,幼童仍能發展良好雙語、三語能力。有份參與研究的家長表示,即使身居美國,亦與孩子自小講粵語,透過語言傳承文化及傳統。

粵語雖為88%港人的母語,地位卻似見下降。言語治療師朱嘉麗曾指,家長重視英語,嘗試製造英語環境,但因自己能力有限變相中英混雜,嚴重影響兒童學習語言。衛生署單在2014年已收到2,400個學童患上言語障礙的個案,直指家長難逃其責。

教育機構EF公布的《英語能力指標》近年屢指港生英語變差,人力資源專家周綺萍認為,這或反映內地高速發展下,令普通話在港比英語更受重視,三語無法均衡發展。

而且,坊間有傳幼兒處於多語環境會遲遲不開口,令部分家長只用單一語言與孩子溝通。學術研究卻指,操多種語言的人(polyglot)對每種語言的掌握都有力媲美單語人士,且享有其他優勢,比如懂得審度情勢轉用不同語言,更能同時間處理多種任務等。

美國實驗心理學會(Psychonomic Society)指出,粵語與普通話同屬聲調語言(tonal language),靠改變聲調來改變意思。操中英雙語的兒童因此比只講英語的兒童對語音更敏感,而語音敏感度直接掛鉤英語閱讀能力,故雙語兒童英語讀寫能力亦往往好過單語兒童。

新加坡國立大學表示,中英雙語兒童的邏輯、數學等能力,均優勝過單語同學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等皆發現,學多一門語言能提高個人競爭力,終生可多賺逾10萬美元。

查理曼大帝曾說「學多一門語言等同擁有多一個靈魂」,因不同語言的發音、語法等均改變人的態度及行為,語言學家稱之為「沃爾夫假說」(Whorfianism)。是故多語人士較單語人士更具備同理心,及更能理解不同文化。

培養多語能力宜趁早,惟切忌一次過學習多門文法迥異的語種。例如,中英語法均屬主動賓(SVO)語序,若要幼兒同時學習日文、法文等多用主賓動(SOV)語序的語言,難免邯鄲學步,弄巧成拙。聖雅各福群會言語治療師吳玨琳指,本港近年常見兒童因太早接觸多種語言而語言能力混亂,連一句完整句子都無法表達,宜先學好母語,完成低班再學第二語言。

香港兒童擁有集粵語、普通話及英語於一身的語言環境,多語教學實如星洲,極適宜在港盛行。須知學一門語言,不代表犧牲另一門,家長若能避免偏重,則最理想。

多語學習好處多

  • 何時曉講話︰幼兒專家Angela Darland表示,單語家庭的嬰兒一般約17個月大已開始牙牙學語,雙語兒童則需20個月,但兩者學習語言的速度其實無甚差異
  • 語言及學習能力︰新加坡國立大學發現,中英雙語家庭的兒童對語音更敏感,理解及運用英語字句的能力,更勝純英語的兒童。多語兒童的數學、邏輯推斷及創意等能力亦普遍比單語兒童更強
  • 職業發展能力︰麻省理工大學副教授Albert Saiz曾指出,美國可說一門外語的大學生,時薪可增2%;懂德語者更可增3.8%,複合計算退休時已多賺12.8萬美元(約100萬港元)
  • 抗病能力︰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發現,雙語能力愈高的長者,愈遲患上失憶症及腦退化症

撰文 : 沈帥青